朱德群,1920年生於江蘇蕭縣白土鎮(今歸入安徽省徐州),其父祖皆在此農村小鎮行醫,父親雅好書畫,不僅培養朱德群幼年對書法和繪畫的興趣,更是敦促他遠走鄉里以藝術創作為終生職志的重要推手。朱德群原名朱德萃,中學畢業後,在父親鼓勵下,報考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當時中學文憑尚未發放,情急之下借用同房堂兄的文憑報名,考中後姓名資料不得修改,此後終生沿用此名。
朱氏嘗言:「我的藝術之根和源在杭州藝專(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六年的學習實踐與對教師風範的觀察,對朱氏藝術創作培養與理念建構具有重要意義,當時全中國共有四所藝術專門學校,杭州藝專的學風是最具現代主義前衛理想的法國學派。由林風眠擔任首任校長,在他主持之下中西畫不分科,教學主張以西畫為主,但學生皆須修習書畫創作,西洋繪畫師資皆留學法國,有吳大羽、方幹民、蔡威廉……等,由潘天壽、紅薇老人張光、李苦禪教授水墨書畫。在吳大羽與潘天壽身上,朱德群初步體悟到西方現代藝術與中國傳統藝術之間相通的思索。1941年對繪畫充滿熱情的他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留校擔任助教,並在中央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教授素描。
戰後,1946年朱氏隨中央大學遷校抵南京,國共內戰又起,1949年春,短期來台遊歷後決定舉家遷台,是年除夕,他乘最後一班輪船抵台灣,先於台北工專任教,後進入台灣省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素描。1954年底,於台北舉辦生平首次個展,以風景畫為主,50多幅展品全部售罄。這筆為數不小的畫酬讓他得以在隔年前往心中藝術之都巴黎朝聖圓夢,尋求藝術發展,從此他定居巴黎,直至1980年正式取得法國國籍,在此逐步累積在國際藝壇的成就。
旅居法國頭兩年他以國家級繪畫比賽「春季沙龍」作為進入巴黎藝術圈的標地,連續提送兩幅朱夫人董景昭的肖像畫參賽,第一年獲榮譽獎,1957年更取得銀獎,這兩件作品是朱德群學院教育紮實基本功的展現與肯定。這個肯定讓他從具象畫的創作轉向抽象繪畫的探索,最初從街頭建築牆面上的水漬汙痕領略中,接連起與中國繪畫創作中不求形似、從無象中讀出有象的審美意趣。
1956年俄國藝術家尼古拉•德•斯塔耶爾(Nicolas de Stael,1914-1955)的回顧展,對朱德群轉向單純抽象畫創作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個影響與斯塔耶爾的繪畫風格無直接關係,而是從他身上獲得「表現自由」的信念。1958年在巴黎第一次舉辦個展後,開始取得與畫廊的長期合作的機會,讓他在巴黎安居無慮。1959年起有了重提毛筆以包肉紙與吸墨水紙練字畫畫的契機,這段時間沉潛對他日後抽象油畫創作有相當大的影響,水墨的自由揮灑啟發他將油彩稀釋,讓油彩的線條和筆觸有筆有墨,又有墨暈的展現。這種帶有東方色彩的抽象作品展現個人獨特風格並受藏家喜愛。
80年代起創作許多大畫幅的連作,像是要「跟空間較量」般越畫越大,2003年應上海大劇院邀請完成巨幅油畫《再生的氣韻》(Symphonie Festive),近年更將抽象創作轉繪於陶盤、瓷瓶上,彷如中國青花瓷器的重新詮釋,表現亦相當出色。朱德群用堅定嚴謹的態度致力於藝術創作,將身心靈的感受轉化為色韻的美感。長久的努力與藝術的高度為他帶來無數的榮耀,1997年終他獲選為史上第一位華裔法蘭西學院藝術學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院士。2001年榮獲法國教育部頒授騎士棕櫚勳章以及總統頒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的藝術最高成就獎,及至2006年獲歐盟頒授歐洲傑出人才獎章。
朱德群受斯塔耶爾「抽象並不排斥具象」的啟示,擺脫有形物象的束縛,開始探索內在的潛能,從中國老莊哲學和寫意繪畫傳統中走向自己的抽象,特別的是他的繪畫風格有著貫通中西的藝術表現與精神理解,具有抽象主義的承傳,卻走出更高的表現自由和內蘊的拓展。他的作品充滿東方韻味,吳冠中曾言其畫:「遠看西洋畫,近看中國畫」。朱氏的繪畫有著簡化的造形元素、流暢的線條與豐富的色彩變化,創造強而有力的視覺效果與無比的張力,皆為其身心體驗有感而發之作,這些體驗來自各地攬勝與北宋山水巨構所激發對外在自然壯遊的感受;閱覽詩詞空間意境所生內在神遊的體會以及幻化記憶與幻遊宇宙的體悟,這些心遊於藝的逍遙,讓他的作品體現老子所言:「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的寰宇大道。